電子視網膜先驅劉文泰 受頒交通大學名譽博士[2013-06-26]

 

交大校長吳妍華(右)頒贈劉文泰教授名譽博士學位(交大提供)
【大紀元2013年06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鄒莉台灣新竹報導)劉文泰教授為交大傑出校友,深耕電子電機領域,是全球研發電子視網膜先驅,協助創辦交大智慧型仿生系統研究中心並擔任顧問,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工程系教授及卓越教授,20日受頒交通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劉文泰教授解說「阿格斯第二代系統」的應用原理(攝影:鄒莉 /大紀元)

劉文泰教授解說電子視網膜植入後,讓盲人看到了光(攝影:鄒莉 /大紀元)

劉文泰自1988年率先投入電子視網膜之研發,以期能造福盲人恢復視覺功能,於2002年通過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DA)的臨床許可,成功完成視網膜人體植入試驗手術。2013年2月「阿格斯第二代系統(Argus II System)」人工視網膜獲得核准,可合法植入人眼。使失明已五十年的盲胞重見光明,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先生特別推崇此項研究成果為美國邁向新世紀之三大創新科技。
 

「阿格斯第二代系統」患者透過眼鏡上的照相機捕捉影像,傳送到隨身配戴的處理器,處理之後的訊號回傳眼鏡,經由天線有線傳輸給患者植入的人工視網膜上的電極陣列晶片,再轉換為電波,經由視神經傳導給大腦對應出視覺影像。接受治療之盲胞不僅可辨識人臉及A4大小字體,影像解析度也大為提升,造福因視網膜病變而導致失明的患者,使他們重現光明。

劉文泰一位出身台南仁德鄉下甘蔗田的孩子,在那貧窮困苦的時代,雙親及三位兄長和兩個姊姊以他們無私的犧牲和栽培,讓他在代代以農為生,幾乎不識字的家庭中,成為第一位接受大學教育,進而成為教育部公費留學生,並取得美國名大學博士學位,以及交大名譽博士的殊榮。

劉文泰表示,父親一直希望我這個小兒子能念醫科成為醫生,以改善家庭的環境,但他卻選擇理工科,還不是台大,是校園比一般小學校園還小的「交通大學」,父親內心是非常的失望。因那個時代,能出一位台大的大學生,全村都會覺得了不起。

那為什麼不讀父親希望的醫科呢?劉文泰笑著回答:他害怕見到血,一見到血就頭暈。經過多年國外教授的開導,告訴他將血視為紅色的流水,讓他也漸漸放下了恐懼心,進而走進工程醫學的領域。

1988年劉文泰的研究團隊提出了前瞻性結合醫學和工程的計畫,目的是設計可植入式的晶片系統,藉由電場的刺激,使不幸的失明者回復視覺。這樣的生醫工程計畫在那個年代是被認為科幻小說,很難獲得贊助者相信和支持。秉持堅忍不拔、相信自己、實事求是的精神,最終證明只要沒有違背“物理原則”的構想,天下沒有不可能的計畫。

刻意避開醫學生涯,最終還是回到醫學有關的領域,劉文泰說:「如果家父仍然健在,我要告訴他 “雖然我沒有讓您富有,但我為您帶來驕傲”,因我的研究讓失明者看到了光。」感謝母校頒贈的名譽博士學位,我以交大人為榮也不負交大以我為榮。

(責任編輯:呂美琪)